顾衡有一段聊基督教简史的,感觉比较精彩,特摘录于此。 基督教有哪些教派,各个教派的基本教义是怎样的,基督教是何时分成多个教派的,犹太教与基督教是怎样的关系。 做一个心怀愧疚的无神论者,把自己无法领受神恩视为自己的不幸和缺陷,也挺好。
这个问题非常大,基督教的教派也纷繁复杂,各教派在教义上的分歧,2 万字都不一定够,以后找机会再慢慢说。今天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基督教的历史。
咱们现在用的公元纪年,就是以基督的出生为元年。比如说公元 2021 年,意思就是基督在 2021 年前的 12 月 25 日出生。但是这个纪年是错的,有四年的误差。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四年不算个啥,可以忽略不计。
犹太人以前没啥特殊的,但是从《出埃及记》起就不一样了,摩西领着族人前往应许之地迦南,也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这件事情发生在公元前 1450 年前后。在途中,摩西作为大祭司,制定了《十诫》。这个就是上帝与犹太人之间的约定。
《十诫》有两点很特殊。第一,它规定了犹太人只许敬拜一个神,就是耶和华上帝。第二点,通过《十诫》,也就是旧约,上帝和犹太人建立起了一个强契约关系。内容是犹太人只敬拜上帝一个神,作为回报,上帝只拣选犹太人。
但是立约之后,犹太人就不停地打败仗,耶路撒冷不停地被占领和摧毁。大家就觉得,耶和华不大靠谱。这么着,旧约的权威性就没有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信仰危机了吧。
打不过别人,这就得给出个新说法。这时候基督出来了,他说,上帝的应许之地并不是迦南,而是在天上。只要信奉上帝,上帝的回报并不是流着奶和蜜的一块地方,而是永生。这就相当于公司业绩不好,发不出年终奖,只好给期权。大家咬咬牙,再坚持一下,前面就到高老庄了,肉包子管够造啊!是这个意思。
现世打不过罗马人,这个怎么说呢?基督说,他强由他强,明月照大江。别人打你的左脸,你要伸出右脸再给他打。总之就是术高莫用,犯不着为了仨瓜俩枣的和罗马人较劲,咱们有永生和天堂。
基督的这个新教义,在犹太人中得到了广泛的信仰。这自然就动了之前犹太祭司阶层的蛋糕。所以他们向罗马总督彼拉多打小报告,把基督钉死在十字架上。
但是,基督的死,反而促进了他这个新主张的传播。在他死后不到四十天,新宗教组织就成立了。因为这个新宗教是奉基督为主的,所以就叫基督教。而基督教最核心的教义,就是基督是上帝的儿子,上帝用儿子的鲜血洗涤了人类的背叛和罪恶,给了人类与神再次立约的机会。这个约定就是《新约》。
到这儿,基督教仍然是犹太人小圈子的东西。但是圣保罗率先主张大家都可以信奉基督教,而不一定非得是个犹太人。如此一来,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全境得到了传播。
这个古怪的一神教,与罗马的多神教以及罗马宽容的宗教政策不兼容,就像苹果 iOS 和安卓弄不到一块去一样,造成了罗马帝国臣民身份认同的困难。爱德华 · 吉本就认为罗马帝国的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基督教的兴起。
到公元 313 年,情况变得不可收拾,军队里的士兵超过一半皈依了基督教,皇帝君士坦丁没办法,只好承认基督教合法地位,用这个来换取基督徒对他的支持。可是公开站基督教,和以前信奉多神的传统人士又搞不到一块去。所以君士坦丁只好迁都东方的君士坦丁堡,以基督教为工具重建罗马帝国的身份认同。而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则继续陷入一神与多神的矛盾混乱之中,过了 100 多年,也就是公元 476 年,就被蛮族灭了。
欧洲沦陷于蛮族以后,罗马教会一开始一直忠于东罗马帝国,不承认蛮族人。但是东罗马帝国一直无力光复欧洲。到了公元 800 年,罗马教会熬不住了,只好认贼作父,为法兰克国王查理加冕,承认他是查理曼大帝,是罗马人的皇帝,这个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由来。
认贼作父之后,罗马教会和东罗马帝国翻脸就是早晚的事儿了。到了公元 1054 年,两边教会正式分裂,东边的叫东正教,西边的叫天主教。这是普世教会第一次分裂。
后面的事情你应该就熟了。从 14 世纪初开始,教权被王权全面压制,教廷甚至还跑到阿维尼翁,给法国国王当了 70 年的儿皇帝。为了挽回这个颓势,罗马教会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重建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就是这么来的。
但是重建需要花钱,只好卖赎罪券。当时正好也发明了印刷机。机器一开,成千上万张的印。东西一多就不稀罕,大家就不拿教会当回事儿了。薄迦丘的《十日谈》,乔叟的《坎特伯林故事集》,拉伯雷的《巨人传》,都出来了。
宗教这东西,架子一端不住,麻烦就来了。到 1517 年,马丁 · 路德把《九十五条论纲》一贴,宗教改革就算是开始了,这导致了教会的第二次大分裂,新教出现了。
到这儿,基督教分了三大支,东正教、天主教和新教。这三支有啥区别,历史上发生过哪几次重大的教义方面的争论,咱们以后找机会再说吧。
艾柯作为一个符号学专家,关注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以符号为工具对现实世界和我们自己进行探索,到底能不能抵达真相?
《玫瑰的名字》这本小说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以符号为工具,我们是否能够抵达事物的本质或真相?艾柯的结论是:不能!
符号与现实世界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助符号本身的结构来理解。 语言学家索绪尔把符号区分为两个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所指和能指。
观念和符号有自证成的能力。就是说,观念和符号能够唤起行为,而这些行为会让原本虚幻的假说变成现实。
小说的故事发生于 1327 年。聪明绝顶而博学多才的修士威廉带着年轻的徒弟阿德索访问意大利北部的一个修道院。 在他们到达的前一天,修道院发生了一起凶杀案。修道院院长于是请求威廉帮忙调查。哪里想到,接下来又死了五个。
在死第二个人之后,修道院里最老的修士就预言后面还会死人,并且是按照《启示录》里七天使降下的异象的方式。后来果然应验。 那么,是这个老修士预测对了吗?并不是。而是老修士的这个预言不仅被凶手接受,甚至还影响到了受害人。 这就像炒股票,大家都疯传某股票要涨,纷纷买进,结果真就涨了。
“昔日的玫瑰芳香已逝,我们拥有的是空空的名字。” 通过符号,我们再造了一个世界,就像大自然用光造了一座海市蜃楼。但是符号世界实在是比海市蜃楼要糟糕得多。
第一,海市蜃楼只是光线对现实世界的忠实折射,可是符号却不是这样。 我们发明了语言和文字之后,不仅热衷于对自然界中所有感知得到的事物进行命名,还发明出不计其数的、自然界中并不存在的抽象概念。
第二,海市蜃楼对现实世界毫无影响,但是人类通过符号构建起观念的力量,对现实世界却具有毁灭性的力量。
爸爸妈妈说,“从前,有三只小猪”。绝大多数孩子都会这么问:“然后呢?” 可是,或许就会有小孩子这么问:“为什么是三只?”这就让爸爸妈妈很头疼。